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本书

《清醒思考的艺术》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清醒思考的艺术》。

你可曾听过“疑邻盗斧”?

这则成语讲的是: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这个故事中的乡下人无疑是可笑的,而究其原因是因他陷入了思维错误的圈套。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来自我们头脑中的小魔鬼——思维错误与认知陷阱,它使我们时常会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

但是思维错误并不可怕,如何在关键时刻避免错误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

《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的作者罗尔夫·多贝里是圣加仑大学经济学博士,益得书摘(gtAbstract)的创始人之一。

该书一经出版便超越《乔布斯传》在德国成为畅销榜榜首。他以显微镜般的观察总结归纳出人们常犯的52种思维错误,并通过各种事例生动形象而又具体雄辩地指出思维之错的本因与纠正方法。

人性的弱点在本书中完全呈现,我们的痛点被一一直击。熟读52种思维错误,可以让我们不落入别人的陷阱,还可以提升自己。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这本书里我们最常犯的思维错误以及应对方法。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详细讲解:

第一、请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我以为”。

第二、为什么选择越多越焦虑?我们又为何会如此疯狂于打折商品?

第三、命运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我们应该忽视过去。

第四、权威真的%可信吗?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吗?

请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我以为”

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却经常故意忽视掉与自己观点相反的部分,只寻找那些支持和认可自己观点的部分,这正是“确认偏误”所致。

比如我们想减肥时选择食用减肥食品,当每天早晨上秤称重,如果发现自己比昨天轻了,就会将结果归功于减肥成功;如果体重增加了,便视之为正常波动将它忘记。

连续数月生活在这种幻觉中,认为某种减肥食品很管用,虽然体重基本保持不变。此时的我们便是确认偏误的受害者。

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善良的”的想法,他便会找到支持这一理论的足够证明;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邪恶的”的想法,他同样也能找到足够的证明。

慈善家和愤世嫉俗者,双方都将过滤掉反驳证据,得到支撑他们世界观的大量证明。

我们生活在无数“我以为”构建起来的世界,想要让我们否定自己的判断这实在是难度极高的一件事。

那么如何摆脱确认偏误的控制?

对此作者建议:

1.我们可以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记下与自己认可的理论相矛盾的事并且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2.写下我们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信条,然后寻找反驳证据。

3.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事先将自己抽身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冷静分析,再下定论。

为什么选择越多越焦虑?

我们又为何会如此疯狂于打折商品?

现代社会三大流行病症:强迫症、拖延症、选择恐惧症,其中以选择恐惧症受众最广。

虽说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但过多的选择会降低效率及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一个著名的事例是:一家超市摆出24种果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第二天卖出的果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

为什么?因为品种太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或者干脆什么也不买。使用不同的产品重复进行这一试验结果也始终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更多反而是更少”的原因了。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不满指南》一书里说明了产生选择悖论的原因:

第一,选择范围大会导致无所适从。

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作出更差的决定。

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

选择越多,你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也就越可能做出糟糕的决定因而也就越不满。

既然选择这么焦虑,不如我们转动数字轮盘让它来替我们做决定吧。这个提议看上去不错,可是你要小心又走进了思维魔鬼的新圈套。

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曾为此做过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数字轮盘,让受试者转动轮盘,然后问他们,联合国有多少成员国。

那些轮盘停在一个较大数字上的人,给出的成员国的数量就会大于轮盘停在较小数字上的人给出的数量。

阿莫斯实验中的受试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我们看似有些低级的错误,是因为受到“锚定效应”的左右。

锚定效应又称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科学证明,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

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刊印的“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

对此作者建议:

1.面对选择时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写下你的标准并严格遵守它。时刻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打破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突破原有设下的框架。

3.让自己摆脱束缚,以清醒科学的眼光看问题,避免陷入思维的套路。

命运真的是公平的吗?

为什么我们应该忽视过去?

年夏天,蒙特卡罗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只球已经先后20次落在黑色上,许多赌徒都认为下次一定会是红色,但很遗憾的是直到第27次小球才终于落到红色上。此刻赌徒们已经输掉了数百万美元。

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也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也称为蒙特卡罗谬误。

而其产生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不擅长处理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一则笑话形象地说明了赌徒谬误:一个呆子每次坐飞机都会在行李箱里装一颗炸弹。

“飞机里有炸弹的概率极小,有两颗炸弹的概率几乎是零。所以只要我带了一颗炸弹,其他人就不可能也带有炸弹了。”

这一想法不仅会让我们犯下赌徒谬误,更容易让我们纠结沉没成本不能自拔。

一位朋友被一段问题恋情折磨多年。女朋友一次次欺骗他。每当他逮住她时,她都后悔不迭地回来恳求他的原谅。

虽然跟这个女人维持关系早就没有意义了,他还是一次次接受了她。

当作者与他谈论此事时,他解释道:“我在这段恋情中投入了那么多感情,现在离她而去是错误的。”这是典型的纠缠于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挽回的成本,而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的行为呢?

一是因为人们想要表现得坚持不懈,二是因为人类喜欢拥有,害怕失去。

对此作者建议:

1.学会就事论事,正如每一次抛硬币都是一次“孤立事件”。以独立的眼光看问题,并具有基本的概率思维。

2.一旦发现曾经的投入并不能再给自己带来正向的收益,唯一重要的是及时止损。请不要死抱住一种东西不放,要理性地判定现在的形势及对未来的评估。

3.切忌盲目自信或悲观,不要将自己推入凭感觉与无限关联的思维怪坑。

权威真的%可信?

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吗?

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权威偏误。

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权威“流行”。而存在权威时,社会总是乐于跟从。这样一来我们又非常容易被“从众心理”所控制。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为什么?因为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流)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喜剧和访谈节目常会利用从众心理,在关键位置插入笑声来引得观众发笑。

广告也会有计划地充分利用我们拥有从众心理的弱点,来“帮助”我们做选择。所以,当一家公司声称它的产品“销量最高”时,请你表示怀疑。

这是个荒唐的说法。凭什么一种产品“销量最高”就一定是更好的呢?

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对此作者建议:

1.对任何权威都要抱持适度的怀疑与反叛精神,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

2.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个独立清醒的自我,用冷静的心态看问题,也要勇敢地说“不”。

在对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我们还能收获些什么呢?

思考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就像动物的体形或花卉的颜色,同样都是由进化形成的。

过去1万年我们创造了一个我们也看不懂的世界,我们让一切更加完美也更加复杂,相互更加依赖。

结果,我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物质财富,可惜也产生了文明病和思维错误。

生而为人,我们都要面对人性的弱点,然而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这些弱点,而是我们对这些弱点一无所知甚至故意逃避。

本书所带给我们的,便是指出我们的弱点并告诉我们思维错误在所难免,每个人包括本书的作者也无法完全不犯错。

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规则,比如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我们尽可能理性地作决定。

如果损害的可能较小也无须绞尽脑汁,要允许发生错误,这样我们会生活得更轻松更艺术。

看到了这本书所讲述的实例我不禁会心一笑,望一望自己柜子里堆满的打折货品和空掉的钱包,终于意识到事实的真相。我就这么赤裸裸地被自己思维里的小魔鬼利用了,当然这不能完全怪它。

愿我们都能和头脑里那个调皮的“小魔鬼”和平相处,然后用书中提供的方法驯养它,让它为我们所用。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让我们的思考多一点清醒、再加一点艺术,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愉快自如,我想这便是读过此书后最大的收获了。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零一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angwang.net/jsjf/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