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优克联首席市场与战略官,本文分享了他由95kg胖子/前华为无线首席战略官,逆生长成为运动健将/刚毕业大学生的经历。
“年12月5日早上6点,我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地起床,尽量避免发出声响吵醒熟睡的家人。简单的早餐后,一个人背包出门。中午12点左右回家吃饭,脸上洋溢着阳光与快乐,如果不是因为背着深圳马拉松的赛事包和夸张的压缩衣,这和以往周末的早锻炼没什么两样,看不出疲惫的样子。深马成绩3:35,鉴于多天的奔波劳累,没有创PB(个人最好成绩),但无伤痛就好。
在不经意之间,我很惊诧于自己的改变,体育从来都不及格的我,自从离开华为后,体重从95kg降低到70kg,跑起了马拉松,最好成绩3:27,在马拉松跑者中可进入前5%位置。还开始涉足越野跑,铁三等耐力运动。
/95kg的IT精英/70kg的大学毕业生95kg到70kg
年7月27日,那是我第一次完成全程马拉松。我在贵州六盘水激动地在朋友圈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一个华为朋友突然给我电话,对我说:“你的兄弟,W,昨天走了,才42岁。还好,你已经不在华为了”。我知道朋友指的是什么,朋友喜欢拿我与他比较,因为我身体状况曾经远不如他,但在工作上都一样拼命。W进入华为的时候,与我在一个项目组,他在欧洲也与我一起共事多年,W回国后负责手机芯片研发。虽然我已经提前知道了他的消息,电话带来的消息并不令我吃惊,但仍免不了为他悲痛和不胜唏嘘。
回想在德国时候,W经常拍着我的肚子说:“兄弟,该减肥了。“然后他一本正经告诉我他的减肥秘方,晚餐只吃肉,不吃饭,中午只吃一个苹果。他锻炼并不多,但减肥曾经很有成效(不过回国后控制不住,反弹了),面对他减肥的话题,而我总是一笑而过。那时的我有95kg。
然而,在年7月27日,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马拉松,体重降低到了70kg,而W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没有机会看到我的改变。
这里秀一下95kg和70kg的差别,以及分享一下从IT精英到屌丝的逆生长历程。
/95kg(中)年/70kg(中)/95kg(左前)年/70kg(左)变化与起因
大多数人都是在体检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的,不过如果周边大多数人都有问题,那么身体有问题就会被归为“正常”现象,而身体健康反而会成为“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尽管华为公司每年都有例行体检,由于大多数人拥有三高,肾结石,脂肪肝之类的毛病,这些毛病只能说是再正常不过了。正如温水里的青蛙,如果没有突然的刺激,自己是跳不出那个实验烧杯。
不过,华为是一家极优秀的公司,除了体检外,有时候会安排给部分岗位做压力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便于主动安排自我的压力排解。作为一个生性乐观的人,相信在心理压力方面的控制是比较好的,但是测试结果却显示我的压力状态属于最差的30%之列。仔细看评估报告,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身体有关的压力指标上,各种亚健康特征都有(比如身体各种莫名其妙的酸痛)。但是在华为,压力大往往是一种“荣耀”,谁没有一点亚健康呢?这种环境下,如果很健康反而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环境可以很大程度左右你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事后都会觉得可笑。
对于历来无锻炼身体习惯的我,这一次也没有真正触动。只是后来回想起来,才知道其实身体已经给了自己很多暗示。
直到后来,身体开始出现了很多状况,坐、卧、走路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没有真正注意自己身体,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炸药桶,引爆的条件是只需要一条导火索和一点点火花而已。这种状况持续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做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
年的一天,我坐在马桶上,正在思考公司大事,家里领导突然给我打了个
妻:“医生让我做手术,发现肿瘤”
我:“肿瘤?”
妻:“对,如果恶性的就叫做癌”
我:“…”
事实证明:
医生都是很会唬人的,事情远没那么严重。
人只有在外界重大刺激下,才会深度思考人生。
但是这一瞬间激发的思考,使得我在从马桶上站起来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回家。
因为我突然发现,年近40岁的我,除了关心工作外,并没有真正关心过家人,即使老婆大人生孩子时候,我都在出差。回想这15年,获得了很好的事业成就和回报,但也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这样的决定和选择并不需要一台超级计算机。
在生命中最坏的事情,往往也是生命中最好的事情。变化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拥抱和应对变化。
阶段一:减肥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习惯了各种目标牵引,即使不工作,也需要设定一个目标。这是多年的职业习惯,改不了。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减肥30斤,时间3个月。
走路而不是跑步:对于一个肥胖的人来说,跑步不现实,爬山想都别想,唯一能够做的运动是走路,即使走路,一开始,我能够走的最长距离是2km,刚好绕翠竹山一圈。就这样,从2km开始,每天坚持,到2个月后,每天已经可以10km了。
素食,蔬菜水果为主:这是老婆大人的建议,家里冰箱基本没有猪肉,仅有的鱼也是特供小朋友食用。有时候我实在受不了,就对她大叫:我本是一只狮子,却给你养成了绵羊!
减少主食摄入:每天主食摄入量控制在大约1-1.5碗饭的水平,主要在中午摄入。
经过3个月时间,成功将体重降低了30斤!衣柜里面所有衣服都不能穿了,腰围减少超过20公分!这期间,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让我感觉到了正常身体的美好,让我感到付出是值得的:
上楼梯不喘气了:体力好了是最直接的身体反馈,这种感觉基本上就是每天少背30斤猪肉上楼,感觉妙极了!
身体更通透和敏感:人的身体是非常奇妙的,以往大鱼大肉,积蓄了太多不需要的营养,但还控制不住。但减肥后,却会明确感受到自己身体需要什么,那些身体需要的东西会自动变成美味,这种美味的感觉是发自身体而不是舌头。而不需要的东西,再好的味道也产生不了那种特殊的感觉。身体突然变得通透起来,这时候只要聆听身体的感觉,就能做到营养均衡。
不再拉肚子:大概是由于摄入量的减少和运动量的增加,消化系统也会珍惜粮食,因此消化变得越来越好,也不再拉肚子。
阶段二:发现潜能
减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节食,但体能提升并不多。年十一长假,前同事邀请我们一家去尼泊尔走小环线,约需要徒步4天,最长一天需要走8小时。我极力反对,因为我曾经爬蛇口大南山(海拔m),半途休克晕倒在地,而尼泊尔在我心里简直就是珠峰。不过大家一再劝说:小环线难度不大,小孩都可以走,徒步与爬山是不同的。如此这般,于是我就抱着拖后腿的态度去了。
这一次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因为即使一路照顾小孩,我仍然是整个团队中体力最好的一个。原先眼中认为体能很强的同事,也不过与我相当。这让我隐约感觉到,也许我的体能在同龄人中不仅不再是垫底,而是已经超过平均!
这一次徒步,给了我自己信心,同时内心也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也许我需要更了解自己,做一些从未想过,从不认可自己能做的事情。
阶段三:爬山
深圳的梧桐山海拔m,是珠三角最高峰,在深圳15年还从未上去过,走过的最远位置,爬升也不超过m,该位置被老余以我名字戏称为“XX回头处“。年登大南山半途(约m爬升)休克,带给我的恐惧,使我抗拒所有的爬山活动。
但经历了尼泊尔的考验后,我决定试试梧桐山!
经过3次尝试登顶,都半途返回,第四次终于到了最高峰,历时分钟,中途休息2次,从那时起,我开始每周1-2次登山。
我膝盖不好,一开始总是戴着护膝,拿着两支登山杖,小心翼翼的行走。由于有半途休克的先例,我购买了心率表,发现心率一旦超过,就可能晕倒,所以每次爬山都控制心率在以下,再也没有出现晕倒的现象。肌肉也变得越来越强悍,现在能够一路小跑从梧桐山大门到山顶,仅需61分钟。
爬山是很好的运动,对我后来的跑步的帮助非常大,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充足,在爬山一年后开始跑步,避免了常见的各种受伤,因此进步很快。
对于爬山,我的经验总结如下:
爬山并不伤膝盖:医生对膝盖受伤的人通常会建议避免爬山,但与我的经验相反,而我原先膝盖是薄弱环节,在爬山后才日渐强壮,而我的一个朋友,也有类似体验。因为医生看到的永远是受伤的病人,通过爬山使膝盖强壮的人,医生永远看不到。实际上,人体的损伤,是身体负荷超过身体承受力造成的。人体不同于机械,是有自恢复能力的,而且会过量恢复,即经过运动后造成的可恢复性损伤(如肌肉酸痛),在休息恢复后,会变得比原先更强壮。关键是掌握好度,最多让自己身体承受80%-90%负荷,避免不可恢复性的创伤。爬山主要使用的是肌肉,膝盖很少会伸直锁死,受力并不大,不必担心超过负荷。
通过爬山增强肌肉可以保护膝盖:肌肉是膝盖的保护神,这个在跑步后很明显。膝盖的伤,一个原因是因为扭动造成的韧带或半月板撕裂,另一个就是由于肌肉力量不够,本该用肌肉缓冲的力量,却让膝盖骨骼承担。由于跑步不是对抗性运动,一般不会造成扭伤(除非越野跑),而肌肉力量不够导致的跑步姿势不正确几乎是膝盖受伤的所有原因。跑者通常通过交叉训练(比如靠墙半蹲,深蹲)来改善肌肉力量,但非常无趣,改善肌肉力量绝对没有比爬山更好的方式了。
谨慎避免下山伤膝:上山虽不伤膝盖,但不正确的下山姿势很容易受伤。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脚掌着地,绝不能后跟着地,直着膝盖下山!但这需要实力支撑,小腿肌肉够强壮。如果不够强,可以考虑:
a)下山用登山杖;
b)走公路下山,避免走台阶
c)如果必要,可以戴上护膝。
戴心率表:高速度爬山对心脏的压力非常大,如果不做好控制很容易到达极限心率,导致头晕眼花和休克,而如果处于危险地段这是非常危险的。心率监控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做到科学理性。当然如果不逞能,或者身体的瓶颈不在心肺则没有这个问题。
剧烈运动避免吃得过饱:我的朋友们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一起登山比赛,通常属于高强度运动(心率水平相当于乳酸门限跑),如果早餐吃太多,而且在运动前1小时内,这种高强度运动完全可能导致中途呕吐!
阶段四:跑步
随着锻炼和饮食的规律,身体开始变得轻快起来,传统的步行健身已经变得太轻松,身体开始有了跑起来的冲动。终于年11月的一天,突然按捺不住绕着公园跑起来,第一次跑了6km,用时39分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因为距离上一次长跑m(高中时期)已经20多年了!我很兴奋地在朋友圈炫耀了。
但即便当时,马拉松作为自己掏钱找虐的活动,是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可是万万没想到,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