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鼓起勇气,爆了减肥前后对比的照片,含胖到人生巅峰最丑照。
我承认,跟自律相关的事儿,健身、英语、早睡早起、不刷手机(跳一跳我能打分+)……我都有困难。这一次,是靠自己给自己做了许多思想工作。
每一次突破瓶颈,都会多一点对未来的信心——如果我想改变,我还是可以的,尽管已经输了半生。
后台留言中,不少小伙伴提到英语,同样是场磨难。那么,希望你看完我的英语学渣“中场翻盘”故事,能多一点信心。
首先,和减肥一样,承认这事对我而言就是很难,如果真的想要,就把它排到最高优先级。
我31岁请假全职备考GMAT时,好友们有点奇怪——你硕士毕业、外企工作多年,不是对付对付就过去了吗?
只有我知道,从本科到读研,我取消过至少2次托福、2次GRE,我不敢抱侥幸心理。
我12岁刚开始学英语时,就跟不上了。我从小是好学生,英语课回答不出来愣在那里,老师偏爱,觉得是“好孩子偶尔思想不集中”,就让我坐下了。
没人难为我,也没人想到我可能在某个方面是有障碍的。
后来是我妈妈发现了,她早起洗菜做饭,就让我在厨房里朗读课文。慢慢熟悉了,我能跟上了,英语不会太拖后腿,但也一直不好。
说来惭愧,我本科时也想出国。上新东方、考托考G,花的时间金钱不能算少。但是有点忙碌、有点畏难,就半途而废了。
我保研的那个项目,出国气氛浓郁。老师们都是海归博士(在国外有人脉、有口碑)、课程符合国际标准、师兄师姐申请表现出色(我导师在我上一届就带2个学生,一个Harvard经济学博士全奖,一个Kellogg管理学博士全奖)。
我当时想,三年跟着大家一起复习,总是可以的吧。结果就是,我没考出来。
进麦肯锡后,咨询的标准路径就是“3年分析师+2年MBA”,老板们、同事们大多是商学院校友,可以指导、可以给推荐信。
咨询公司还支付MBA学费,这在学校眼里也是加分项。金融危机那年,哈佛商学院录取了上百个麦肯锡的人(全球),还被《华尔街日报》点名批判了一番。
这些年,除了奶粉牛肉保健品之外,从澳洲火到中国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牛油果!Avocado
如果说奶粉、牛肉保健品都是大家熟知功能功效,主动选择的商品的话,那么牛油果完全属于是舶来品,硬生生的被输入进了中国人的食谱当中。
这个吃起来味道并不明显,口感也并非爽脆香甜的东西,是如何被“重口味”的中国人所接受的呢?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果子的卖点并非口感和味道,而在于健康!
一说健康,中国消费者的神经就被挑动了。纵观时下在中国流行的“超级食物”,没有一个不被包装上“包治百病”的外衣。
从牛油果到奇亚籽,这些价格并不便宜的外来“神物”,因为具有几乎“神药”的功效,成了近年来都市养生男男女女手中的香馍馍。但这些果子是真的“超级健康”,还是另有隐情呢?
牛油果餐饮在中国遍地开花
AvocadocateringblossomseverywhereinChina
据统计,年,依赖进口供给的牛油果在中国的进口量仅2吨,而到了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吨!成万倍的增长。
几乎所有的新式餐厅,都有牛油果入菜的菜色供追求健康时尚的顾客选择。在这些餐馆里,大小餐馆里,如果没放几片牛油果,都不好意思说是沙拉。牛油果甚至一度成为了高端、健康、营养食物的代表。Avocadohaseven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