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到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即将参加中考的高年级家长为此紧张,就连学龄前儿童家长都在考虑如何调整学习班计划。
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应该是根据特长选1-2项为主考项目。
但最终目的是回归美育的本质——审美和享受。与其抱着一种对立的心态、焦虑的状态,不如试着去接受它,与其烧钱报考自己引领孩子进入艺术之门。
相比较而言,美术还是比较容易进入的学科。但很多家长自己就有心理恐慌,带孩子看画展自己就看不懂。利用网络资源多欣赏名家名画?该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艺术是学习的吗?那不是靠天赋和金钱才实现的吗?......
寻常百姓家孩子要如何了解艺术?
美育中考纳入中考,最焦虑的是从来没让孩子上美术、音乐课外班的普通家庭。这些艺术课在中国家长心中是“高端课程”,是把基础学科弄好有闲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再去思考的课程。如今,要纳入中考,显学来不及,经济实力跟不上等等焦虑扑面而来。
无论此生是否与艺术结缘,都不妨碍我们享受艺术作品的丰盛给养,并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当然,接近任何一门领域,都应该适当的了解一些艺术史的基本概念,艺术家生平和表现手法,这些都是在信息时代信手拈来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非专业家长,网络上、书籍上的信息其实是够用的,但如何传授给孩子?引导孩子绝对是一门技术。
我是美术师范学校毕业,给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代过半年的美术课,自己的孩子又很喜欢画画。因为住在帝都,艺术资源丰富,我很早就带着他们去看画展,对孩子的艺术氛围熏陶和美术技巧培训是不在话下,但对于该如何给他们讲艺术作品,这一直是我的难题。
推荐一本《如何给孩子讲艺术》的书,作者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是法国艺术史学者,卢浮宫学院当代艺术课程教师。同时担任“如何欣赏画作协会”的长期管理者和讲师,看看国外的这些机构,就知道欣赏艺术并非中国家长想象的那么难以接近,专业性超强。
这本书里最经常的部分,是作者精心挑选莫奈、梵高、米开朗基罗、马奈等等29件风格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大作,由浅至深剖析作品,给不会讲艺术的家长做了很好的示范,我在读完之后,就打碎了一个固有观念:其实讲艺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家长理解“美育”的三个误区:
1、学习艺术,就是为了成为艺术家?
不要梦想着给孩子讲讲艺术,就能让他们一下子成为有见地的艺术家或者发烧友。从长远来看,你的心态就会影响他们对艺术的态度。
一边欣赏一件艺术作品,在享受乐趣之外,往小里说,是在培养对“审美”的素养,对衣物、家装、人群甚至学科、文化的一种开阔的审美意识。
往大里说,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