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的时候,平湖市公安机关在武汉抓捕了一个通过网络销售假药的犯罪团伙,最近,平湖市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一审开庭,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骗人的?庭审现场给你还原真相。
网络销售假药诈骗案开庭
庭审当天,15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到场,他们对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假药销售做出了供诉。董某是该犯罪团伙的领导人之一,据了解,他们是属于武汉某科技网络公司名下的话务组,主要通过电话和网络维护客户关系,销售假冒的美容、减肥药品。
犯罪嫌疑人董某说:“公司在前面打广告,我们后面回访的话,就是推广一些产品,就是冒充助理、专家、教授去推销这个产品。”
按照董某的交代,每个入职的员工都有一个固定的剧本,每个人也有固定的身份,第一个人进行电话销售,如果对方同意购买药品,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诈骗。
犯罪嫌疑人周某说:“公司给我们提了一个要求,进行了身份的包装。”
公诉人说:“先冒充相应产品效果指导中心,武汉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调查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再冒充主任、总监、教授、院长等以专家身份指导用药,身体需要排毒等名义,将购进的低价劣质产品,以高价卖给被害人。”
因为这些产品都是劣质药品,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一旦消费者提出质疑,他们也有相应的对策。这个时候,那些所谓的教授专家该出马了,他们会以受害人身体不适为借口继续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董某说:“卖这个产品的时候,这个客户有没有毛病大概知道,像一些肥胖、有高血脂、高血压。”
庭审现场还原骗局真像
公诉人说到:“使用无效之后,编造需要追加使用外国高浓度的外国产品,和添加药引子,否则被害人体内毒素太多,可能得癌症,或者死亡,以及虚构外国产品入关需要缴纳特别关税,让被害人继续打款骗取被害人钱财。”
据了解,该组织团伙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对被害人步步跟进。骗到手的钱财,公司抽取一定利润之后,员工进行分配。
犯罪嫌疑人董某说:“产品价格是公司定了一个价格,然后我们就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去销售。”
据了解,该团伙的诈骗次数达到95起,诈骗金额高达2千多万元,单受骗最高金额为20多万元。该案件将择日宣判。
详情请收看今晚《民生直通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