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购买了一款名为‘随便果’的减肥产品,但上网一查,发现这款食品不但不能减肥,还有人吃出了问题。”近日,市民夏先生向记者反映,他购买减肥产品时遇到了骗局。
据夏先生介绍,5月份,他通过朋友介绍购买了一盒名为“随便果”的减肥产品,不过在食用后却没有任何减肥效果。“一盒元,里面是一粒一粒包装好的梅子,销售人员宣传时说它有治疗便秘、养胃、瘦身等功效。”夏先生表示,在食用一段时间发现体重没有减轻后,他上网查询了关键词“随便果”,发现它被央视曝光过,只是普通的食品。
随便果。(资料图片)
“因为是朋友介绍的,而且只买了一盒,我也不好找销售的人退款,但我发现这款产品最近在朋友圈里很‘火’,希望用我自身的经历提醒其他人不要上当。”夏先生说道。通过夏先生提供的 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这款“随便果”产品只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是一款普通蜜饯,并未取得“保健食品”资质,更谈不上药品。对此,浔城某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表示,根据《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禁止食品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随便果’代理商的宣传中,涉及功效宣传,而生产企业并没尽到监管责任,二者均涉嫌违规。”律师说道。
延伸阅读
微商遍地的时代,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种神奇的零食“随便果”刷过屏?据说减肥、排毒又养颜。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功效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最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来了两个要求做肠镜检查的年轻女性,她们都一直在吃“随便果”,据说有排毒、减脂、瘦身的功效,而肠镜检查结果却大相径庭,“排毒”几乎变“服毒”。
俩白领吃了大半年结肠变成黑色诊断为结肠黑变病
前几日,刘女士因为腹部不适来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做肠镜检查,镜下表现让人瞠目结舌。“正常人的结肠呈粉色,而刘女士的居然呈现棕褐色和黑色的豹纹状”,刘女士知道后惊诧万分。经过医生问诊,了解到刘女士是一家公司的白领,去年开始一直在长期服用所谓具有排毒、减脂、瘦身功效的“随便果”,医生判断问题估计就出在这了。
听说了刘女士的检查报告,一起服用了“随便果”的好姐妹吓坏了,立即也来到南通六院检查,不出意料也中招,结肠呈现浅棕色的色素沉着。根据检查报告,再综合病症,消化内科主任姜树中诊断两人均患上了“结肠黑变病”。
微商代理模式走红过度吹捧功效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那么什么是结肠黑变病呢?姜树中主任解释,“它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它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普遍认为可能与生活水平提高、脂肪蛋白质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便秘病人增多、大量滥用泻剂有关,尤其是蒽类泻剂,可损害肠粘膜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色素沉着形成黑变病。”
谈起诊断结果,刘女士现在还心有余悸,她说一开始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