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饮食理念还是营销噱头,代餐产品真的

“好吃扛饿的代餐奶昔,一边吃一边瘦”“想减肥却又管不住嘴,神仙代餐了解一下”,电商网站上,冲泡型代餐粉、能量棒、营养奶昔等代餐食品让人应接不暇;内容平台上,代餐食品推荐、测评、避雷的文章多如牛毛……近年来,一些主打低热量、高营养的代餐食品、代糖零食悄然走红,受到不少减肥人士的青睐。一、看懂配料表,“伪代餐”退散

代餐概念祛魅

代餐,即可以代替正餐的食品,食用后具有较高饱腹感,可以补充人体日常所需能量。代餐减肥理念并不新鲜。在医学上,一些特定疾病的患者,需要营养科室专门制定饮食方案,配合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共同控制疾病。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会要求其制定饮食方案,记录每日食谱,以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

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吃得多,运动消耗却不足。热量摄入多、消耗少,多余热量就会转变成脂肪,于是,不少人体重超标,“三高”疾病随之而来。受临床医学理念启发的代餐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既可免于再加工、直接入口,又能有助于减肥,较为符合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受到热捧。

今年,代餐概念进入新风口。ffit8、WonderLab等新锐品牌迅速获得资本融资,似乎只要一种食品贴上“代餐”的标签就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其实只要翻看配料表,谁是真材实料,谁是噱头炒作就一目了然。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三大基础营养成分,在餐桌上分别对应着主食、食用油和肉蛋奶。一旦缺少这些成分,人就会感觉虚弱、无力,甚至直接限制身体发育。

营养金字塔,由下至上人体所需摄入量递减

作为代替正餐的食品,一款合格的代餐首先要能够提供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摄入量上,年月日实施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对代餐食品所含的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其他必需成分做了详细规定:每餐代餐食品所提供的的能量应在卡路里(KJ)-卡路里(KJ)之间;蛋白质所提供的的能量应占总能量25%-50%;脂肪的能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以两大网红品牌ffit8能量棒与WonderLab代餐奶昔为例,他们的营养成分种类和含量均符合我国对代餐食品的基本要求。

WonderLab代餐奶昔营养成分表

二、代餐≠减肥药代餐理念矫正今天,代餐与减肥已经成为一对捆绑营销的概念。在代餐与减肥之间的等号之上,似乎尚存在一个问号。一般来说,成人每天至少需要卡路里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机能,这些热量全部来自于食物。而一天仅靠代餐中提供的卡路里是维持不了人体正常生活的,即使躺着不动,身体仍需能量来保持体温、心肺功能和大脑运作。不少营养专家都提到,配置再合理的代餐也只是一种辅助性餐食,取代不了营养搭配均衡、热量合理的正餐。一方面,代餐再饱腹,一定摄入量含有的营养成分终究是有限的,若是摄入量无法覆盖基础代谢,不仅无法持久,还可能会造成肌肉、骨质流失,若因为食物剥夺感而产生报复性饮食,则更是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如果迷信低热量、不长胖,而把代餐吃成了加餐,恐怕同样也与健康饮食、瘦身美容初衷背道而驰。

健康饮食怎么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写得清楚明白:成年人膳食推荐供能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0%~5%,无非讲究适量和均衡搭配。减肥怎么减,“管住嘴、迈开腿”也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代餐食品不是不能吃,但要看清楚代餐产品的营养成分、明晰功效几何,要吃得心里有数,更要不盲信“吃瘦”这一营销概念,要知道“管住嘴”和“迈开腿”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三、瘦身市场“割韭菜”?

代餐营销狭义

上班族缺乏时间搭配膳食,爱美人士想减肥却管不住嘴,不少企业瞄准这样的效率需求、“热量焦虑”,打造出一批以高效和减脂为主要卖点的代餐食品和代糖零食,“越吃越瘦”的营销理念更是看准了消费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多个知名品牌发力、资本纷纷入局,迅速开拓出一片消费新蓝海。

然而,由于目前国家对代餐粉等产品尚无具体标准,市场上代餐食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代餐营养指标与实际不符,有的配方单一不具备代餐功能,部分企业重营销轻研发甚至不实营销误导消费者。

▲在小红书上,以代餐为关键词检索出的相关笔记超过23万条,其中大部分笔记都和减肥相关。

“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传,一定要认真阅读营养标签。”广东省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李艳艳建议,代餐粉不要长期食用。顾中一也表示,代餐可以作为没空吃饭的解决方案,但无法替代均衡的日常饮食,尽量一天不要超过一顿。减肥没有捷径可走,需要长期坚持,无法一蹴而就。努力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angwang.net/jfdz/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