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vs做手术,哪个减肥效果好ESC给答

为了心脏健康,我劝你减肥!

在欧洲心脏协会(ESC)年年会上,来自剑桥大学的EmanueleDiAngelantonio教授通过文献解读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科学减重建议。他认为: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要维持心血管系统健康就势必要减重,但减重方法并非千篇一律,需要个体化决定。

01肥胖症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病

年到年的39年间,男性肥胖症患者增加了6.8倍,女性肥胖症患者增加了近4.2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年全球范围内的成年人有13亿超重,有6.5亿患有肥胖症,分别占全球人口的39%和13%。

这一组数据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但更可怕的是:肥胖并不仅仅意味着“脂肪多”这么简单。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荟萃分析称:超重及肥胖均与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当BMI每增加5个单位,全因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就分别增加0.51和0.30,尤以年轻肥胖患者的死亡率更高。进一步分析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时,研究者发现当BMI每增加5个单位,冠心病和卒中病死率就增加0.42。

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的研究还分析了不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随BMI增加的变化趋势:心脑血管事件、主动脉夹层以及周围血管疾病风险随BMI增加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而主动脉动脉瘤形成风险则在岁BMI的增加逐渐上升后达到平台。

图1:不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随BMI增加的变化趋势一览

背景

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MassIndex)=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但WHO、亚洲以及中国对于超重以及肥胖制定的标准略有不同,这一差异主要与人种体型相关。

图2:WHO标准中,不同BMI与其对应的体重描述

02要减少肥胖所致的心血管风险该这样做

肥胖无疑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要控制这一风险,就需要从肥胖和心血管风险因素两方面同时入手。

在心血管疾病本身危险因素中,积极有效的血压血脂管理对不同BMI人群均具有相同获益;对肥胖进行管理时要注意“因胖施治”,对BMI≥25kg/㎡人群积极采取生活方式改变策略,建议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达到体重控制的目的;对于BMI≥27kg/㎡伴共患病以及BMI≥30kg/㎡无共患病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对于BMI≥35kg/㎡伴共患病者以及BMI≥40kg/㎡无共患病者建议以更为积极的手术方式干预体重。

▎生活方式改变

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健康饮食、体育锻炼以及行为矫正。年发布在《美国医学会杂志(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上的一篇文章对包含全球67个临床试验在内的超过2万名超重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超重者可以坚持良好生活方式1-2年;随访12-18个月后,干预组人群平均减重2.4kg,日后1-9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降低。

▎药物治疗

药物减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机制:减少饮食摄入、干扰营养物质吸收、增加能量消耗。药物治疗与单纯生活方式改变相比可减重更多且效果更持久。但药物减重需要长期维持,部分患者依从性不佳容易中途放弃,另有一些药物存在腹胀腹泻等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难以维持用药。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以胃肠道重建(袖状胃以及Roux-en-Y旁路手术)为主,从根本上限制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代谢紊乱。多项荟萃分析认为减重手术可以在短期达到减重的目的并长期维持这一成果。有证据表明减重手术可以降低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另有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减重手术可以减少心梗和脑卒中的复合死亡率。然而手术存在风险,仅建议具有共患病的2级以及3级肥胖症患者采取该手段。

重点回顾时间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逐渐增加趋势。与其他慢性病相同,肥胖也需要医疗手段介入;

超重和肥胖都与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改变生活方式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石;

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可以尝试药物治疗措施;

减重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适应症要求和高风险性质仅适用于严重肥胖病人。

你是什么程度的肥胖,又该采取怎样的减重手段呢?为了身材美丽和心血管健康,就从现在开始管住嘴迈开腿吧。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一条锦鲤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看过,请点这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angwang.net/jsjf/8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