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手术增加新发克罗恩病风险一项全国队列

赵灵逸沈骏

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

导读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IBD流行病学随时间的快速变化突显了环境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肥胖与IBD的平行上升促使人们对肥胖相关炎症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大量研究。传统认为IBD与体重减轻和低体重指数(BMI)相关,但如今发现IBD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群相似。研究表明肥胖这种慢性促炎状态与克罗恩病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无关。

减肥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异常(包括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在丹麦,使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是Roux-en-Y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切除术,而以前则广泛使用胃束带术。Roux-en-Y胃旁路手术是一种吸收不良和限制性的手术,会影响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而袖状胃切除术和束带术只是限制性的手术。有学者认为减肥手术可能会影响IBD发生的风险。其潜在机制可能包括胃内容物倾倒入小肠、肠道营养不良、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激素变化或在快速减肥期间脂肪组织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但是肥胖本身则可能是IBD发生的真正危险因素,尽管目前的证据尚有争议。有病例报告已经报道了减肥手术后发生IBD。一项使用了美国国家医疗索赔和药房数据库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也描述了减肥手术后IBD的发生。这些数据显示,与普通人群的疾病发病率相比,减肥手术后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似乎高于溃疡性结肠炎(UC)。而与这些数据相反,最近发表的一项使用另一个美国数据库的回顾性患病率研究报道了减肥手术后患者较低的CD和UC发病率。

内容

背景和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减肥手术后新发IBD的风险。

方法

该研究对年至年期间全部18至60岁的丹麦人口及居住在丹麦的人口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减肥手术作为时间的因变量,并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来估计IBD的危险比(HR)。使用年龄、性别和出生队列进行模型校正,并且受教育程度和肥胖相关合并症数量的多因素也用于模型的调整。

结果

对例个体进行随访,观察新发IBD的情况,随访的个体中有例接受了减肥手术。减肥手术后的人年中发生了例IBD(发生率为0./0人年);没有进行减肥手术的人年中发生了例IBD(发生率为0./0人年)。根据该结果,IBD的多因素调整后的HR为1.15,CD和UC的多因素调整后HR分别为1.85和0.81。在女性中,经多因素调整后CD的HR为2.18。当研究人群仅限于诊断为超重或肥胖的个体时,减肥手术仍然与新发CD风险增加有关,其多因素调整后HR为1.59。

结论

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表明,减肥手术与新发CD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与UC无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专家解读

在这项全国范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纳入的接近万名个体中大约有人进行了减肥手术,减肥手术后新发CD的风险增加,而UC的风险没有增加。在接受减肥手术的女性中,发生CD的风险增加了两倍以上。这项研究主要的亮点是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研究,这样可确保纳入了大量且未经选择的减肥手术患者。而且能够根据一些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出生队列、受教育程度和肥胖相关合并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或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女性不育症及髋关节或膝关节关节炎)。

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局限是没有与IBD发生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的信息,如BMI和吸烟。BMI与CD之间的关系似乎不是线性的,而是呈U形的,这表明体重过轻和肥胖的人CD风险都有增加。为了解决BMI导致的潜在混杂,敏感性分析显示减肥手术后新发CD的风险更高,这表明肥胖手术后新发CD的风险增加不能简单地用肥胖来解释。然而,由于没有BMI的具体信息,因此仍然不能排除暴露组(减肥手术)中的BMI可能会高于未暴露组的BMI。此外,由于无法获得减肥手术后体重减轻或脂肪组织变化的测量值,这项研究也无法解决减肥手术后体重减轻或脂肪组织变化与发生CD之间的潜在关联。

总之,在这项全国范围内的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减肥手术与新发CD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与UC无关。对该关系潜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IBD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见解。

注:原文来自JCrohnsColitis.Feb20;jjab.doi:10./ecco-jcc/jjab.作者和点评人在原文基础上有修改。

沈骏

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

作者:赵灵逸沈骏来源:IBD学术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angwang.net/jfzc/8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