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土巴兔的上市之路更新了新的状态,获得了创业板的问询。
一时间,又把大众的视野重新拉回了互联网家装。
作为一个坐拥超万亿体量的家居市场,虽然在几年前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但是终究没有腾飞之姿,反而像一头被锁住的巨兽,整日嘶吼寻出路,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类似“互联网家装是个伪命题”这种讨论,也始终没有停歇。
下文就从互联网家装获得的资本融资开始,来深度解析这个行业存在的痛点和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路径与前景。
资本曾爱过
现今的互联网家装,通过去中介化、去渠道化及标准化,优化并整合装修产业链,颠覆传统装修的用户体验,改造传统装修,是“家装O2O”从中介模式到垂直模式的趋势。
回看曾经的家装行业,市面上的家装店面多如牛毛。可是在整个资本市场,却找不到一个市值超千亿的公司。
截至目前,整个A股市场装修装饰板块总市值也就亿元,分属35家上市公司,其中板块的领头羊金螳螂市值也仅有亿元。
是资本选择性遗漏,故意对如此巨大的家装市场视而不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资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互联网家装的加持,一切资本浪潮的起点可以回溯到年。
这一年又被称为“互联网家装元年”,打着“破除传统家装行业暴利、不透明、工期不可控等弊端”的旗号,以“低价套餐+短工期承诺+装修过程实时监控”的方式,带给消费者省钱,省时,省力的装修体验,被视为行业创新的下一个“风口”。
据统计,互联网家装在一年就有共计59笔的融资。
其中,58同城,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就以投资方的身份在土巴兔C轮融资时投资2亿美元。凯风创投,广发信德在齐家网D轮融资时投资1.6亿美元。爱空间在A轮融资时获得顺为资本万元的投资。美家帮在A轮,A+轮,B轮和B+轮分别获得东方富海,腾讯,天图资本等投资方的投资。
除此之外,传统装饰行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转型开辟互联网新业务。年8月,金螳螂就自建直营互联网家装品牌“金螳螂家”。年10月,东易日盛携手阿里天猫家装推出“速美超级家”。广田集团也于同年5月推出“过家家”装修网。
一时间,各大家装线上家装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扎堆涌出,年这个数字超过了个。
互联网家装的O2O模式必然对传统线下模式造成了冲击。以营销模式来说,以前的电话营销,小区蹲守业主发传单等方式,成功率太低,碰到的业主不是直接挂电话就是表示已经装修好。
而且装修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与线下的接触脱离不了干系。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全凭一张嘴,不管你工人多专业,服务过的业主有多认可,商家的三言两语在业主那里始终会大打折扣,不眼见终究不为实。
可是搭上互联网这个载体,工地规范可以发图片,业主评价有截图,工人手艺有展示。一切都有迹可循。
可是在年年末。余家互联网家装平台有超4成走向倒闭。
死亡名单中,宜居家装网,家装,美装,珂居网都榜上有名。在平台扎堆淘汰的乱象下,互联网家装似乎刚一兴起就走向了低谷期,行业发展一度归于平淡。
剖析个中原因,不难发现在资本浪潮褪去后的互联网家装,因为有太多的平台涌入,导致出现不少行业乱象,而短时间内行业创新力不足,在装修样板,产品和风格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融资能力的企业,也很容易在竞争中掉队导致入不敷出,只能在应付业主和偷工减料方面动歪心思,不能提供相应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在经历了几年的多轮洗牌和整合的低潮期后,互联网家装开始有了卷土重来之势,只是这次背后的推手是互联网巨头和地产中介巨头亲自下场的博弈。
年9月,京东和曲美家居联手开出“曲美京东之家”。年10月,腾讯宣布和红星美凯龙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并宣称将在流量,数据,营销,技术,场景等方面全面助力家居行业。
年7月,我爱我家宣布收购美住网入局互联网装修市场。
年4月,贝壳找房CEO彭永东宣布推出家居服务平台“被窝家装”。
年5月,百度发布了新一代互联网家装品牌“装馨家”。
年8月,在阿里家装战略峰会上,阿里宣布未来三年让家装的数字化率由10%提升至20%,成交规模达1万亿。
今年一月,阿里巴巴直接将其提上日程,接连推出生活分享社区“躺平”,家装设计师室内装修设计平台“躺平设计家”和家居家装APP“躺平家”,正式布局互联网家装赛道。
道阻且长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家装市场可大致分为平台型,垂直型和综合型这三类。
整装平台模式,是指通过积累互联网品牌开拓家装一站式服务,让装修公司,建材商和家具厂商在平台上入驻。用户可以从设计报价到线上材料选购,再到线下监理和在线支付一条龙完成,同时平台也有着超强的服务监管能力和平台自营整合运营能力,其中以齐家网和土巴兔为典型代表。
垂直型平台模式,一般多有线下装修领域背景要求,产业链和供应链要求也较高,产品和服务都直接受到用户的检验,其中以有住网和爱空间为代表。
综合电商平台模式,大部分是实体建材,家具和家居的零售,也为装修公司搭建平台,但是相对而言线下服务和监管能力并不太强,其中以天猫家装为典型。
饱受资本和互联网巨头追逐的互联网家装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据Fastdata统计的数据,现在国内有超2.6亿的Z世代(年-9年出生),而这一部分的年轻人已成为了家装的主力人群,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开始主导家装消费,对于家装行业来说,赢得年轻用户将赢得未来。
从优化资源来看,家装行业拥有冗长的产业链,包括室内设计、装修收尾,装修主辅材料等等诸多方面。互联网家装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特点,让用户获取装修攻略更加快速和便捷,各种分散的资源可以高度整合统一。
但是,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互联网家装,并没有很轻易的实现上述优势点,整个行业存在不少难题。
“这是中国最烂,最差的行业。”互联网家装公司RevolutionCEO张润泽如此形容家装行业。互联网家装其实是互联网“假装”的嘲讽势头也从未停止。
确实,家装行业始终都存在这样一个行业痛点,装修的标准化,而互联网家装也从未解决掉这个问题。
对家装的标准化而言,比零售、餐饮行业更为复杂和繁琐,对人的依赖也更强,而且家装很多时候是难以标准化的。
就现有的网站式和家装平台而言,提高的只是获客方式和营销手段,对于装修的运作模式始终都是鞭长莫及。
在日常生活的智能化和机械化的今天,装修依旧高度依赖手工作业,装修工人水平和职业素质的参差不齐,成了装修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在装修完成之后,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和最初的效果图的差异,也是业主觉得装修行业越来越坑的原因之一。
此外,平台方在服务过程中担责不够明确和不清晰,经常有推卸责任的新闻曝出。
对于装修标准“一刀切”的痛点,家装行业资深人士孟永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互联网家装可以以供给端为前提,以需求为主要方向,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他给出了一个云设计形象的例子。
很多装修公司会通过整合不同的设计方案,筛选出业主都喜欢的装修风格,然后通过对这些风格进行设计来实现设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样整合形成的“最大公约数”,显然是和业主个性化装修的要求是相悖的。
孟永辉认为现行的大数据分析,云分析等技术完全可以进行上述过程的反向操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用户的个人喜好,行为习惯进行较完备的分析,整理出业主真正的需求,然后将所有的需求都整合在一起,寻找需求当中的共同点,满足这些共同点的需求来提高整体家装行业效率,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个性化的人工设计就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要求。
在工人的依赖层面上,孟永辉认为一线工人的产业化不可避免。这里的产业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是将进行统一的培训,还要将一线工人纳入到整合人才体系当中,工人与家装公司或者业主的合作不再是一次性,而是将一线工人的薪酬,晋升等诸多方面与装修效果联系在一起。
一来通过培训和人才培养让工人能够不断跟上用户需求,二来相关利益的捆绑也会倒逼工人进行自我提升,从而真正实现互联网家装行业的良性发展。
家装行业人士穆峰对于未来互联网家装行业的走势,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互联网家装是家装O2O的发展,是家装O2O+B2C、O2O+C2B、O2O+P2P、O2O+LBS、O2O+F2C、O2O+S2B等更广泛使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的重度垂直与深度融合。单纯的信息撮合平台只是家装互联网O2O的初级阶段,如果撮合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改变商家的成本结构和对用户的价值,降低交易成本,平台就会失去意义。
穆峰将互联网家装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下半场解决信任问题。他认为信任问题的根源在于用户体验,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改善。
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泛零售形态,线上企业加速布局线下实体店,弥补电商在线下体验的劣势,通过技术驱动来实现效率和体验的融合。
穆峰认为互联网家装公司应该就所有的信息数据化,所有服务流程系统化,最终形成系统的闭环,将